距离
展会
● 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 >Home > 中文简体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
加速中医药服务下沉社区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0-03-08 17:12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医药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事实上,中医药在疫病防治、慢病治疗、健康管理等方面,一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没有跟上,很多群众享受不到价格合理又方便专业的中医药服务。

  进一步普及中医药服务受到高度重视。2019年10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2年,力争实现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

  这意味着,今后中医药服务将成为公共卫生服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药健康养生与公共政策创新应用”课题组在辽宁、广东、海南等地调研时看到,一些重视“中医药进社区”的城市,有效缓解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还节省了医保资金。但中医药服务进社区也面临一些政策上的瓶颈,亟待突破。

  在石家庄市桥西区振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国医堂,小学生通过模型了解人体穴位知识 王晓/摄

  对话嘉宾

  吴 亮(主持人,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同济大学教授)

  王伟明(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副院长)

  林瑞超(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顾问、法国国家药学科学院外籍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原院长)

  刘春阳(中民贸民族医药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效仿(佛山市中医院院长)

  李建鹏(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师)

  1

  中医药服务下沉难

  吴亮:

  中医药服务进社区,旨在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我们调研时看到,群众对中医药服务需求很大,与社区中医药诊疗资源不足形成对比。目前,中医药诊疗资源呈倒三角分布,大型中医院“严重超载、疲劳驾驶”,相关诊疗资源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卫生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长期缺位,导致广大群众无法及时、便捷、有效地在家门口享受高质量的中医药服务。

  中医药服务难以下沉到社区的原因是什么?

  王伟明:

  社区对中医药服务需求集中于几点,如妇幼保健、慢性病、健康管理、治未病,再向后延伸就是残疾康复、社区养老服务。中医药服务难以进社区,首先是人才难以下沉到社区,政策吸引力不够,主要体现在人员编制、职称晋升、工资待遇等方面。其次,受医保制度制约,一些中医药服务不在门诊医保报销范围之内。

  治未病中的中医体质辨识、中药特殊调配、指压点穴、小儿捏脊、小儿推拿、康复评定、儿童及成人康复功能训练等治疗项目疗效好,群众认可度高,社区门诊治疗距离近、时间方便,还能节省医院住院部人力,但这些项目不在门诊医保报销范围。

  林瑞超:

  中医药服务进社区,人才是关键。当前,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优秀中医人才匮乏,束缚其开展中医药服务。原因是多方面的:与大医院相比,社区医院年轻人才缺乏上升通道;职称晋升困难,在社区医院干10年可能还聘不上中级职称。由于待遇低、晋升难,基层社区医院中医药人才流失比较严重。

  2

  模式创新开启新路径

  吴亮:

  群众需求是巨大的拉动力。我们在调研中看到,一些地方越来越重视中医药服务向下延伸、向社区拓展。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医联体模式,这一模式为大部分大型中医院所采用;二是互联网医院模式,如我们调研的佛山市中医院;三是平台模式,如中民贸民族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做的中医药服务平台。这些模式为中医药服务进社区提供了创新路径。

  李建鹏:

  我们调研了解到,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已签约27家医联体单位,实施了中医远程诊疗及双向转诊,输出中医特色技术、制剂等。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已与92家区县级中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单位签订了中医联合体协议。

  这种“医联体”模式还有待改善,一定程度上只是一种合作机制或转诊机制。受限于人力不足等,大型中医院并没有太大动力在社区开设机构,这种医联体模式对社区的覆盖还不够。

  刘效仿:

  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完善正在改变医院形态,为中医药服务向基层延伸提供了便利,今后医院形态会越来越扁平化。佛山市中医院在全国中医院中首家拿到互联网医院证照,通过互联网,我们和6家医联体医院建立起更密切的关联,能够提供在线复诊、远程会诊、检查检验结果共享、远程培训、处方共享等服务。今后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可以留在社区医疗机构就诊,也可以通过网络在线远程问诊。

  佛山市中医院药事服务也在创新。医生在平台上开出处方,医院药师团队审核,患者在线结算药费后,发送至第三方互联网药房,患者可以选择到就近定点药店自取或快递上门。

  刘春阳:

  中民贸民族医药连锁有限公司正致力于建设全国最大的在线中医药服务平台,借鉴电商平台模式,进行在线远程诊疗、中医药知识培训、中药材和健康食品零售。线下门店直接开到社区,提供中医坐诊、中药材和健康食品配送,打通中医药服务在社区的“最后一公里”,零距离服务群众。

  在河北邢台经济开发区金宏社区,医务人员为市民针灸 邢广利/摄

  3

  把群众的健康服务管起来

  吴亮:

  群众对优质中医药服务认可度高,国家在政策上非常支持,移动互联网也在加快推进中医药服务进社区的模式创新。如何加快中医药进社区的步伐?

  王伟明:

  各地应进一步提高重视程度,织密中医药社区服务网络。一是明确基层医疗机构在中医治未病、慢病管理分级诊疗工作中的基础保障性地位,加快建立中医药基层服务网络,促进优质中医药资源向基层下沉,把群众的健康服务管起来。二是围绕基层医疗机构中医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发力,留住基层中医药人才,不仅要提高收入福利、社会荣誉,保障职称评定,还要组织做好职业规划和继续教育,给予周全的短期安排和长远的事业规划。对此,国家应该有经费保障,有制度性安排和考核。

  林瑞超:

  推动中医药进社区,还应加强中医药知识的普及和传播。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增强中小学生的健康意识。

  要加快构建中医药“3+3”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第一个3是指“病因预防—临床前期预防—临床预防”三阶段预防模式,第二个3是指“家庭—社区—医院”三层健康管理体系。一方面,中医药具有便捷、有效、质优、价宜的特点,在膳食、起居等方面形成了体系化的养生理念,能丰富慢病调治方法和手段。另一方面,中医在健康风险评估和干预中作用突出,可很好地实现防治关口前移。深入完善中医家庭医生制度,使群众在家就能进行自我健康监测和管理,进行健康风险评估和干预,形成居民健康档案。

  刘春阳:

  要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建设中医药服务智能化大数据平台,将更多中医院、更多中医药服务接入互联网,积极将物联网、大数据、智能设备等新技术手段应用于中医药服务,形成中医药“在线模式”。还要建立线下贴身服务模式,培育更多社区中医医生,鼓励更多社会化力量将中医药服务资源导入社区,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在社区的覆盖率。

  王伟明:

  进一步调整现有医保政策,在报销比例、报销范围等方面对中医药给予倾斜,形成有利于中医药提供和使用的医保政策组合拳。可将乙类报销中的“刮痧治疗”“落枕推拿治疗”“颈椎病推拿治疗”“肩周炎推拿治疗”,丙类报销中的“小儿捏脊治疗”等中医药传统治疗项目,纳入门诊甲类统筹报销。这样,群众如果有一些较轻微的疾病,可直接在社区门诊进行治疗。对中医药优势突出、治疗费用低廉、疗效优于西医药的病种,探索实行按病种报销制度。

  刘效仿:

  大型中医院必须加快改革步伐,建立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人才制度,引入扁平化中医院管理模式,通过中心医院+医联体医院+社区医院模式,形成人员编制一体化、运行管理一体化、医疗服务一体化,建立权责清晰的责任共同体,将工作重心和优质资源下沉到社区,形成以居民健康为中心的服务共同体。


  • {dede:global.cfg_webname/}

    手机站

    {dede:global.cfg_webname/}
    微信公众账号
收缩